HSS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散文]萬曆十五年 閱讀心得

2 posters

向下

[散文]萬曆十五年 閱讀心得 Empty [散文]萬曆十五年 閱讀心得

發表 由 maple 周日 7月 20, 2008 9:57 pm

這篇不夠洗鍊

受到柏楊的影響

我的批判性太狹隘

總之我個人覺得不是很漂亮的一篇文章啦

這篇是我參加中學生網站 跨校網讀9610的作品




一、相關書訊:



一般史家以為明朝滅亡的起點,如萬曆十年(1582年)張居正去世,萬曆二十年(1592年)援朝鮮之戰,萬曆三十一年間的「妖書案」,接下來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起的「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的薩爾滸之敗等。與這些年份相比,萬曆十五年(1587年)雖然有海瑞、戚繼光的去世,但終究只是無足輕重的一年,也即如其英文版的書名:無關緊要的1587年(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但黃仁宇提出與其他史學者不同的看法,指出此年似是無重大動盪,實際上可能卻是明朝發展至盡頭而步向滅亡的一年。黃仁宇引用典籍,特別是《神宗實錄》,就此年中發生的立儲之爭和一連串使萬曆帝感到大為不快的問題作分析,研究發生在萬曆帝身上的變化。黃仁宇指出,雖然最後萬曆帝在種種問題上妥協,但他由此怠政三十三年,可能是他對抗無效之後對文官集團的一種報復方式。



二、內容摘錄:



天下的大道理都可以用常情來度量。即便是最為嚴格的教條,也承認因情理而發生的例外。(p.59)


用視而不見的態度抹去遮蓋這些事實,就是不忠於歷史;對一個英雄人物隱惡揚善,也並不是真正的推崇。(p.208)


在一種社會形態之中,道德的標準可以歷久不變,但把這些標準在生活中付諸實踐,則需要與不同的時代、環境相適應而有所變通。(p.244)


當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個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造性,則其社會發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

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術之不及。(p.254)



三、我的觀點:



從「大歷史」的眼光來看,「萬曆十五年」可以說是中國的帝國官僚體系失敗的總紀錄。這一年中發生的許多事件,事實上牽涉了過去幾百年來國家體系發展的結果。在這本書中,不論是當朝皇帝、首相、高級將領、帝國的文官與大思想家,統統被捲入整個大體系僵化、衰敗的過程。他們或者嘗試改造「道德治國」的傳統體制,或者希望在這種陳舊的體制中尋求妥協──最後的結果,都無法改變帝國頑固的行進方向;他們之中有的身敗,有的名裂,更甚者則身敗兼名裂。明清如此龐大的中央集權系統,卻被儒家學說給篡位了,造成皇帝根本只是道德下的傀儡,群臣也都只是道德下的傀儡,但是道德無力治國,道德也無法管理整個中國,那中國又要何去何從呢?



在春秋戰國時代,儒家思想很不受王侯重視,被認為是一種迂腐、不實用的學說。一個競爭激烈的混亂時代裡,推行過於理想化的「仁政」,並沒有實際的效益,因為那個年代需要的是「霸道」而不是「王道」;更重要的是,其內容缺乏了「進步」與「擴張」的元素,所以對於想要富國強兵、雄霸天下的君王們而言,儒家思想根本就是沒有用處的旁學雜說。戰國初期的魏文侯就曾提過:「大儒雖然迂腐、缺乏創造力,但至少不會鬧出大亂子來。」註(一)



上述的內容告訴我們,儒家是一種保守的思想,在一個競爭的環境中,儒家的固守道德是無法生存的。因為儒家提倡的「道德」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它擁有提升精神生活的功用,而另一方面它對不合規範的行為、想法,往往有不能接受的排斥性,所以道德可以增強社會的凝聚與穩定性,但也是封閉、阻礙變革的因素。柏楊先生也在《醜陋的中國人》一書中,大肆的抨擊中國的儒家文化,認為儒家文化讓中國人缺乏思考力、鑑賞力,進而連模仿力也跟著衰退。



而明清八股文取士,考的盡是四書五經,但是懂得儒家經典,並不代表擁有政治能力、思考與判斷能力,畢竟書中只能提供治國的理念與態度,並沒有專業的知識在裡面,造成國家官員只能用沒有效率、沒有一定標準的「道德」來管理國家。此外,八股文還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只要熟讀儒家經典,就連結黨爭鬥、貪污舞弊的小人也有機會考上,這樣粗率的篩選人才,使得整個國家行政體系充斥著不良的因素;八股文既不像漢朝的薦舉孝廉,由各鄉鎮推選真正品行良好又有才能的人;又不像唐朝科舉是試文學創作,可以錄取擁有想像力、創造力的人才。這樣的結果,造成明清的行政體系渙散、呆板而沒有效率。而且道德治國的理念,會因為人性貪婪的缺點,讓道德的約束顯得越發乏力,儒家思想無法正確落實,所以這樣的理念、制度不僅使儒家的缺點暴露無遺,還雪上加霜、火上加油。到最後,道德有的影響只是讓中國法律蕩然無存,政治風氣貪污腐敗,貧富差距過大,人們沒有創造力,沒有接納文化的胸襟,造成中華文明呆滯不前,封閉排外。



創立八股文的中國專制封建頭子,卻利用儒家學派會使人們缺乏獨立思考能力,而變得固執、不知變通的特質,加以放大使用,來箝制人民的思想,達到實行封建愚民政策的目的--不准許有思考能力的人民存在,只有自己是最聰明的。但是到最後,實施愚民政策的統治者反而愚倒了自己的子子孫孫以及自己建立的偉大帝國,因為其龐大的文官集團,全部都受到八股文嚴重的思想摧殘,以致天下所有的人一但違反了儒家的理念,他們就會給予龐大的輿論壓力,導致中國無法做任何改變與進步,只能永遠活在古老的儒家思想,就連皇帝也不例外!萬曆皇帝就是在這樣悲劇的環境下犧牲的祭品!別忘了還有萬曆年間的張居正、申時行、戚繼光、海瑞、李贄,以及五百年來陪葬的中華人才與智慧,這些抱持著熱誠,洋溢著才華,努力改變帝國頑固路徑,不可多得的人才,現在卻只能永永遠遠躺在黃色土壤的深處。



萬曆逝世的幾百年後,經過國際競爭時期的外國列強,採用武力強迫開啟了中國滿佈灰塵的封閉鐵門,讓浸淫在封建主義、孔孟思想的古老中國,只能虛弱的暴露在陽光下,任由列強藐視、蹂躪。清末犧牲了多少英勇的將士,而清廷總喜歡推說裝備差距,可是根據歷史學者董蔡時的研究結果,可以知道清朝的武器配備並不差,大致都能跟上歐美的軍隊配備。甲午戰爭前夕,清軍配備的是連七發或連五發的半自動步槍,比起日軍國產的單發上膛步槍好得太多了,但是甲午戰爭中國竟然敗給同為儒學國家的日本!註(二) 這些證明更加突顯了明清最大的弊病是在於「教育制度」的腐敗!還有自傲而求不上進的「天朝主義」作祟!結果造成有才者不能在其位,不能在其位致使不能謀其政,而失去了可以培育人才的環境,對於一個封建體制下的國家,留剩的僅僅是王權的幽靈罷了!



四、討論議題:



《萬曆十五年》是一本以描寫萬曆多位人物的片段故事,來勾勒出整個中國明清歷史上的缺失。我們應當從本書裡去挖掘的,即是教育失人、封建失勢所導致的人才耗滅與國家消亡,而這些在《萬曆十五年》一書中,或為反例、或為正例,確然已鮮明的突顯出來,這也顯示了國家體系與教育體制架構的重要性。



明清時候的教育弊端,就是採用箝制思想的八股文來錄取官員,造成天下的讀書人都成了缺乏獨立思考的迂腐老書生,進而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發展與前途;反觀當今台灣的教育問題,就是不斷引起紛爭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目的,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輕鬆學習,擁有更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卻造成學生的負擔更加沉重,也產生了許多不良的社會價值觀。那麼,台灣的教育改革是不是失敗的?有沒有必要轉成以前的教育體制呢?到底如此培育出的人才程度有無提升?是否具備國際競爭力呢?





註解(一):實驗社出版的《戰國英雄傳》,第五十七頁

註解(二):著名的歷史學者董蔡時在《中華文史網》發表的的「淺議甲午陸戰中清軍的武器裝備」
maple
maple
站長
站長

文章總數 : 341
學校 : 花蓮高中
注冊日期 : 2008-07-18

http://www.wretch.cc/blog/maple192

回頂端 向下

[散文]萬曆十五年 閱讀心得 Empty 回復: [散文]萬曆十五年 閱讀心得

發表 由 vritti 周四 7月 31, 2008 11:51 pm

明清如此龐大的中央集權系統,卻被儒家學說給篡位了,造成皇帝根本只是道德下的傀儡,群臣也都只是道德下的傀儡,但是道德無力治國,道德也無法管理整個中國,那中國又要何去何從呢?

『被儒家學說給竄位了』實在是冤枉。明清時期的儒家學說根本是皇權維護正統的工具。這裡的道德指得應該是「作為朝廷儀規的禮」,「作為朝廷儀規的禮」是根據儒家經典所制定的沒錯,但如果直接把「作為朝廷儀規的禮」認定作儒家學說或「作為一種精神的禮」,恐怕太過倉促。

儒家學說相當複雜,儒家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概念,使用上得相當小心。

***

在春秋戰國時代,儒家思想很不受王侯重視,被認為是一種迂腐、不實用的學說。一個競爭激烈的混亂時代裡,推行過於理想化的「仁政」,並沒有實際的效益,因為那個年代需要的是「霸道」而不是「王道」;更重要的是,其內容缺乏了「進步」與「擴張」的元素,所以對於想要富國強兵、雄霸天下的君王們而言,儒家思想根本就是沒有用處的旁學雜說。

儒分為八,孟子的「仁政」只能算是子思氏這一派的傳承;子夏氏發達於魏,魏文侯曾尊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儒門學者為師(維基百科),他嘲笑的可能就是這些「老師」吧!

儒家在戰國的高峰為孟子與荀子,孟子關心的對象本來就不是現實政治,撇開不談;荀子學說的系統性與邏輯性相當高,說它保守可以(亞里斯多德在政治上也是保守的),但說它迂腐可能就不太公允。

***

儒家提倡的「道德」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它擁有提升精神生活的功用,而另一方面它對不合規範的行為、想法,往往有不能接受的排斥性,所以道德可以增強社會的凝聚與穩定性,但也是封閉、阻礙變革的因素。

這裡談的道德是「他律道德」,是從荀子、程頤、朱熹一路建構下來的儒家學說。這屬於儒家學說的一支,在理論建構上,傾向於依賴他者的「他律道德」而非聽從自我的「自律道德」。所以當「程朱理學」取得主流地位而獲得發言權時,便開始成為皇權的一部分,到最後甚至淪為皇權的統治工具。元明清奉朱學為科舉標準答案,明太祖刪《孟子》,明清以後中國國勢漸趨衰頹,皆與此有關。

***

黃仁宇的「大歷史觀」,主要是從結構面來解釋歷史的趨向,所以他在《中國大歷史》一書後畫了一個螺旋,把向心力比喻作墮落的力量,把離心力比喻作進步的力量,而箭頭一開始的方向就是先天條件。所以黃仁宇說,中國的問題在於:它太早成為了個大一統的農業帝國。因為大一統,所以難以發展民主制度;因為帝國,所以它依賴儒家作為一套意識型態;因為太早,所以它抗拒改變;因為農業,所已它害怕衝突,而衝突帶來進步。


***

教育改革有其意義,這樣的批評可能碰觸不到這項政策的問題核心。
vritti
vritti
貢獻講
貢獻講

文章總數 : 65
學校 : 衛道
注冊日期 : 2008-07-31

http://www.wretch.cc/blog/viritti

回頂端 向下

[散文]萬曆十五年 閱讀心得 Empty 回復: [散文]萬曆十五年 閱讀心得

發表 由 maple 周四 7月 31, 2008 11:55 pm

嗯嗯

我之前就覺得這篇論點不好


我目前認為明清腐敗的原因是"權力"關係
maple
maple
站長
站長

文章總數 : 341
學校 : 花蓮高中
注冊日期 : 2008-07-18

http://www.wretch.cc/blog/maple192

回頂端 向下

[散文]萬曆十五年 閱讀心得 Empty 回復: [散文]萬曆十五年 閱讀心得

發表 由 vritti 周五 8月 01, 2008 12:44 am

怎麼說呢?
vritti
vritti
貢獻講
貢獻講

文章總數 : 65
學校 : 衛道
注冊日期 : 2008-07-31

http://www.wretch.cc/blog/viritti

回頂端 向下

[散文]萬曆十五年 閱讀心得 Empty 回復: [散文]萬曆十五年 閱讀心得

發表 由 maple 周五 8月 01, 2008 12:58 am

vritti 寫到:
這裡談的道德是「他律道德」,是從荀子、程頤、朱熹一路建構下來的儒家學說。這屬於儒家學說的一支,在理論建構上,傾向於依賴他者的「他律道德」而非聽從自我的「自律道德」。所以當「程朱理學」取得主流地位而獲得發言權時,便開始成為皇權的一部分,到最後甚至淪為皇權的統治工具。元明清奉朱學為科舉標準答案,明太祖刪《孟子》,明清以後中國國勢漸趨衰頹,皆與此有關。

核心正如學長所說的

至於當初具體的例子忘記了
maple
maple
站長
站長

文章總數 : 341
學校 : 花蓮高中
注冊日期 : 2008-07-18

http://www.wretch.cc/blog/maple192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